江苏:谋划新路线 展现新作为

2018-04-25 点击数:425

     春风又绿江南岸。清澈的河水倒映出嫩绿色柳条的摇曳身姿,沿河两岸是古色古香的两层小铺,经营者或大声吆喝着江南特色小吃,或以剪纸、******************等技艺与游客互动。仔细一看,其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些独门技术甚至拥有专利。而距古街不远的新区,高楼林立,紧跟全球科技前沿,“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推进,每天都迸发出创新火花。旧与新、古与今在江苏这片沃土交融。2017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9万亿元,同比增长7.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5件。新时代江苏的创新力量正在我们眼前逐渐呈现,知识产权工作在其中功不可没。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为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表示,江苏省不断推进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新时代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实践形成新经验

  纳米碳材料是以低维碳基纳米材料为主体的材料体系,由于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被全球关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选定纳米碳材料中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材料作为重点培育方向,在江苏省第一批开展了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启动以来,该所不仅新提交了一批高质量专利申请,而且实现专利许可、转让、出资权益近3000万元。“高校院所的专利培育一定是自上而下布局,与产业对接,才能服务社会、实现价值。”该所副所长李清文认为,创造是基础,运用才是目的,依托这样一批科研院所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发优势,苏州工业园区加大专利的二次开发和技术孵化工作力度,构建完成与纳米技术应用产业规划协调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形成了纳米产业集群及产业创新的高地。

  以支持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的方式,鼓励和引导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这是江苏率先探索形成的路径。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布局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专利,打造“龙头企业+科研优势+高端服务”高价值专利培育模式。

  家纺产业花型更新快,而且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以电商形式销售产品在南通家纺城成为趋势。这对当地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南通(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立快速维权反应机制,实现线上维权3天处理结案,线下维权15分钟到场取证、一周内处理结案。如今,江苏正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在国家批准建立12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的基础上,全省布局51家维权援助分中心,机构总数达63家。其中,中国(江苏)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中国(常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等成立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维权援助机构为核心载体、集成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维权援助、仲裁调解的多元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而这,正是江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实践。

  新目标布局新任务

  “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必须观大势,谋全局,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大局中审视和谋划,找准定位,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支苏平表示,当前,江苏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国和强省建设总体部署的关键期,江苏综合考虑国家总体部署和强省建设目标,认真谋划好年度重点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步步为营、压茬推进。

  在今年的全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会上,江苏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路线图,到2020年初步建成主要发展指标全国领先的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到2035年力争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知识产权将真正成为江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此,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将在提升创造质量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指导服务上;在提升保护效能上加快构建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仲裁调解多部门协同的“大保护”格局;在提升运用效益上深化并完善“一中心、一基金、一网络”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多渠道、多形式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在新时代,我们要切实把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转化为高质量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新举措和新实践。”支苏平如是说。 (知识产权报 记者 吴珂)